《六時觀音》


 


六時觀音,有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在晝夜六時,時常哀憫慈護眾生之意。或有認為此尊乃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居士身。亦即《法華經‧普門品》中的「 應以 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居士者,乃在家志於佛道的居家之士也。


此段經文之意,是說如果有人願守道自恬,寡欲蘊德,觀音菩薩,即以居士身顯現於其人面前,為其解說清淨無為之法門。而「六時」,則是將整天的時間,劃成六等分,每一等分稱為一時,共有「六時」。


而從前古印度有合六時為一日一夜。又有將一年分成六個時節,如初熱時、酷熱時、雨時、茂時、初寒時、酷寒時。故一年又稱六時。這有點類似古中國的所謂「二十四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冬至、小寒、大寒」之分。


故所謂的六時觀音,也可解釋作:「每年和每天以及每一個時辰,慈悲的觀音菩薩,總是不眠不休的一直在照顧著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