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六觀音
馬頭觀音
有關於觀音的由來,據印度婆羅門教,最古老的經典《吠陀經》之記載。早在佛教尚未創立之前,天竺﹝印度﹞已經有了「觀世音」。早期的觀世音,並非人類,而是一對雙胞胎的小馬駒。名叫雙馬童,乃梵文A’SVIN的意譯,華譯為「阿濕婆」亦即「雙馬神童」之義。
《吠陀》乃印度最古老的文化遺產,其吠陀一詞,原為知識、學問之意,後來被婆羅門教派,奉為「聖典」,「聖經」,全文乃以古梵文寫成,其內容不外乎包含對神明的讚頌、祭詞、咒語等。共有四部。其中以《梨俱吠陀》最為古老,推其創作的時間,約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
此經中,詳細地記載著許多神祇,但主要的有戰神因陀羅、火神阿舍尼、酒神蘇摩、再者為雙馬神童。
雙馬神童是印度教和婆羅門教,最受崇拜的神祇。祂們是一對可愛的孿生小馬駒,這一對青年天神,體格強壯、聰明伶俐、靈巧敏捷、皮膚是蜜黃色的。祂倆形影不離,並肩相連,經常坐著金色的車子,牛、馬、鳥或天鵝、老鷹,則為祂倆駕馭車輛,飛馳的速度,猶如閃電。
祂們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善神,象徵著慈悲和善,神通廣大。祂們主要的功德,是救苦救難,尤其善長治病。能使盲人復明、殘者健全、病者康復、啞巴說話、聾子復聽、公牛產乳、不孕者得子、沉船獲救、老女得夫、老夫娶妻、延長壽命、返老還童…等等。
雙馬神童不但能使死者得救、病者痊癒、還能降妖除魔、救苦救難,因此,受到廣大信眾的供奉。
西元前五世紀,釋迦牟尼佛創建了佛教。善神雙馬神童被佛教所吸收,當時的印度人民,生活困苦,雙馬神童逐成為他們心靈上的慰藉。成了一位慈善的菩薩,叫做「馬頭觀音」。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