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梵眾天屬下之梵勝天,乃白魔、雪魔、冰魔、雹魔、酷魔、洞魔、地魔、巖穴魔、風魔、勝魔、梵勝魔、梵化魔、梵音魔…等之根據地。宇宙形成之初,此界本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諸魔沉湎淫欲,不事生產,以致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其天界眾生和統治階層,不思檢點,反將腦子動到鄰界的阿叔迦天,集結所有的兵力,入侵該天界。正巧遇上諸天天軍大統帥霞光聖母,所率領的十萬天兵天將,雙方展開激烈戰鬥。梵勝天那是聖母的對手,短兵相接,不出數個時辰,便被天軍打得落慌而逃。 彼時,梵勝魔軍,見天軍沒有趕盡殺絕之意,由憂轉喜,假意懺悔,待天軍西行之後。方悄悄地,再度集中兵力,攻打觀音天。不意停駐在光音天境內的霞光聖母,並未走遠,聞得梵勝天惡性不改,大怒。 霞光聖母調轉天軍,撲向正在攻打觀音天的梵勝魔軍。梵勝魔軍冷不防有此一招,嚇得手足無措,隨即潰敗。玉皇大帝獲報,聖顏大怒,急命風、雨、雷、霜、雹、雪、霰等職司龍神,用雪和冰,把梵勝天彌封起來。 從此,梵勝天,一片冰天雪地,諸魔以及眾生,只能掘地或依洞穴而居,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後來九法玄女任職化樂天帝,見梵勝天眾生受苦,遂命阿叔迦天,予以糧援。誰知該天,不知感恩圖報,反興兵屢犯邊界。九法玄女一再容忍,其竟以為九法玄女乃一介女流,生性怕事,欲舉兵圖謀不軌。 不得已,九法玄女,遂不帶一兵一卒,單槍匹馬,直闖梵勝天地下皇宮,與諸魔領袖舉行高峰會議,群魔不識好歹,欲綁架九法玄女,卻遭到反制〈請參閱拙作《現代封神榜‧第七集》〉。從此,此一地區周邊天界,便平靜了一段時間。 直到金母娘娘率軍,開赴西方極樂淨土,途中經過化樂天,正巧遇上梵勝天,又舉兵侵犯阿叔迦天界。即率軍弭平戰亂。霞光聖母 元 君,獲悉其源自飢寒起盜心,遂嚴懲首惡,餘皆赦免其罪。並命燃燈佛,摧毀冰山、雪地,調解大氣溫度,使眾生走出冰河時期,進入農、漁業社會。 數億年後,該天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富裕、子孫昌盛、社會繁榮。俗話說:「飽暖思淫欲。」后代子孫卻忘了老祖宗的遺訓。對鄰近天界,竟又意圖染指。 玉皇大帝有鑒於觀音天,處於群魔環伺的環境下,所以,特別賦予該天天帝的權力,僅次於光音天上大天帝之下,對鄰界之諸魔,有先斬後奏之生殺大權。 可是,權利的背後,必須依賴強大的武力做後盾。才能有效發揮打擊罪犯的功能,否則,只是徒具形式的紙老虎罷了。正因如此,歷任的觀音天帝,皆無法達到,真正剋制這五天界魔族的目的,而不勝其擾。 後來,九天玄女接掌天軍大統帥,發現了此一嚴重問題,遂建議天庭,派遣智勇雙全的有力神將,擔任天帝,並配置裝備精良,武功蓋世的天龍軍團,予以輔佐天帝及壓制群魔。 剛開始時,成果斐然,群魔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是,時間久了,天龍軍見一切相安無事,就失去戒心,更疏於操練了,武功不但連年衰退,而且變得意志消沉。於是,二十一任天帝高雷音﹝佛﹞,奉請玉帝,將天龍軍團,撤回忉利天宮,交由楊戩指揮。 群魔眼見天龍軍離去,心中雀喜不已,遂各有盤算。觀音天二十一任天帝高雷音,等到邊境告急,方才後悔。但魔軍已兵臨城下。 所幸玄華率領的巡弋天軍,正巧駐紮在西方的靜音天。收到求救訊號,立刻十萬火急,趕到觀音天皇城天界,將無畏梵光天魔軍擊敗,並嚴懲該天天帝以下,百餘文武大臣。這群罪犯,服完刑期,即貶往阿修羅,三億年後,大鬧凡間。高雷音奉旨下凡,收服群魔。功成,封為「高雷音佛」,百餘魔界君臣,皆歸伏該佛帳下,協助教化,後來,都修成正果,各具果位。 高雷音因此事件,而引疚辭職。繼任天帝的是散邪音。散邪音,本係閻摩天柱國上大將軍,受帝釋桓因之推甄,而受重視,諸魔知道祂係帝釋桓因之弟子,不敢妄動。 但日子一久,群魔的老毛病,自然而然地又發作起來。他們借故找了許多藉口,趁著觀音天不注意時,忽然發起聯合攻擊。散邪音措手不及,屬下諸天界節節敗退,一直退到皇城附近,群魔大肆擄掠一番,才行退去。 雖然後來天庭派出諸天護法神將聯合兵團,到達這五大天界,將一干肇事者,擒拿法辦。但散邪音,也因此交出天帝權位,送至金剛山悟過。 二十三任觀音天帝觀日照,非常強勢,諸魔表面不敢胡作非為,但在暗地裡,卻經常搞小動作並加以破壞。損失不大,但令人疲於奔命,心力交瘁,最後只好辭官回忉利天,作一位「候補佛」。 二十四任天帝,名喚觀愛。祂覺得對付群魔... 欲知故事發展詳情,請看歷史因果記--《觀音天因果啟示錄》之3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