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卿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素不為鄉里信重,及馬釭一至秦,人方始追悔。後釭輩復往南京,取其靈柩歸葬於劉蔣。結廬三年,然後各從所志。馬釭嗣其教,與譚劉邱者繼為宗盟,而全真學者稱鍾呂劉為三祖,又以師為祖師。大元至元六年己巳正月,國朝褒贈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其遺文全真前後韜光集,行於世云。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則不任其熱,外則不任其寒。處玄不堪而遁去,師將設三子立於床下,師曰: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又顧處機曰:此子異日地位非常,必大開教門者也。甫正月,師與眾別曰:今可赴師真之期矣。馬釭等乞遺古巳師曰:吾昔已書京兆灤村呂道人庵之壁,口占頌曰:地肺重陽子,呼為王害風。來時長日月,去後任西東。作伴雲和水,為鄰虛與空。一靈真性在,不與眾心同。且戒勿哭,言訖而蛻。眾皆號慟,師忽開目曰:何至於此。囑馬釭以後事,若達關西,化我鄉人。仍付之密語,勿輕傳之。釭再拜而受。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為送至。師自到京日,使馬釭等四人乞錢於市,市及斤之鯉煮食之,秤不及則不食。友之頗惑,默念道人看樂章集,已非所宜,又食魚,必其斤重,果何為哉。他日,問樂章集徹乎,師不言,但付其舊本。友之檢閱,其空行問逐篇和訖,不覺嘆曰:神仙語也。即還,沐浴更衣,焚香請教,日益加敬。師自是不復食魚,蓋以友之為大鯉,故示意爾。師命馬釭召匠者造獨坐風車,工畢,師云:近日火燴我眼,不能見,使燃燈褊照之。釭即頓悟。又師自市四鯉,穿而拖之,入於邸中。以羊肉二斤併煮之熟,藏之月餘,其魚肉皆臭敗。令門人弟子食之,時各戒羶葷,莫有敢食者。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登州,太守紇石烈名邈者,待以師禮。及辭,曰:再會何時?師曰:南京。後師羽化,而邈適除南京副留守。又指望仙門外畫橋,語郡人曰;他年逢橋必壞。復一紀,太守何邦彥以橋勢雄峭,不利車馬,遂命改之。其逆知類如此。達掖城,又得劉公者,始隨其母來謁。師一見,輒契諭以出家,母欣諾之。名以處玄,號長生子,遂行。至是,所謂馬譚劉邱,舉集席下矣。故竹杖歌云:海上專尋知友來,兀誰堪可教依託。昨宵夢裹見諸虹,內有四虹能跳躍。蓋預指而言之也。所謂詩詞與其事邊始末,各載於本傳。師至南京,憩於王氏旅邸。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一則指其立基之所,窪坎未平,一工未集,匠者望之而去矣。師在姻霞時,張德昭有子,聰明,甫十六歲,送之入山就學,以其宿有深契,前後所贈歌詩并畫二事理,反復曉告者非一。後出山省親而不復至,師與德昭書,又付以真實語,其子內心領之雅之,夙有仙分,而不能自奮於塵。凡師之度人也,必審其才分淺深,故於德昭之子呼小張哥,而未嘗以名。百方鐫誨而不能致,介公孜孜切切而自請出家,而卒不納,其所處例如此。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昇曰:請公迥頭。師應聲曰:君何為不迴頭耶 7 昇悚然異之。師出,從至朝元觀,師授之二詞,以發至意,昇大感悟,乃執弟子禮。後至煙霞洞,賜名日璘,號恬然子,且以無被衣界之。未幾,師領馬釭等住崑箭山。始至,指而言曰:是中有煙霞洞,我先世修道之所也。命鑿之,其器具之朽者與玉池井尚在。又因取石於嶺,有巨塊將墜,適當其庵,師厲聲叱之,屹然而止。山問樵蘇,見者駭之。時柄霞邱公年十九,雖已入道,未知所從,而盤桓崑崙。聞師在全真庵;因投謁於齋次。師知其為遠器,贈之以詩,賜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攜鐵罐乞食而行,曰:我於束方有綠耳。迤邐出關,抵登州,夜歸觀中,書陝西所作詩於壁云:一別終南水竹村,家無兒女亦無孫。三千里路尋知友,引入長生不死門。明旦拂衣束邁。世宗大定七年七月,抵寧海,徑詣儒者范明叔家。主人適與郡人馬宜甫邀館於私第,既久,重而遇之。初,宜甫夢其南園一鶴從地湧出。師至,同師擇地立庵,師指鶴起之處,命名全真。全真之名,始於此矣。師欲挽西游,宜甫家貲鉅萬,久而未次,其室孫氏尤難之。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不揆者恆隨拉飲,師圻然不拒。又嘗從甘河鐫壺酒歸,一人呼曰害風肯與我否?師即予之,一吸而盡,令師取甘河水飲之,蓋仙酣也。問師云:子識劉海蟾否?師云:是何能識得,但嘗見之畫像耳。乃笑而去。師自此不復飲酒,人或招之,惟飲水而已,人醉師亦醉焉。俄一夕,自焚其庵,村里驚救之,師方舞躍而歌曰:數載殷勤,饅居劉蔣,庵中日日塵勞長。豁然真火瞥然開,便教燒了歸無上。奉勸諸公,莫生浥怏,我咱別有探探況。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年六月,師醉於甘河鎮,會二人被髮披氈,其年貌同一,師訝之,從而懇請。其人徐曰:此子可教。因授其修真口訣,時年四十有八,故遇師詩云: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其所遇者,蓋唐純陽子呂仙翁之化身也。五年中秋,再遇於醴泉,師趨拜之,眾笑曰:言是害風,安得識真仙耶?其人邀師飲,師問其鄉聞年姓,答曰:濮州人,年二十二。而不告其姓。留祕語五篇,令師讀畢焚之,且曰:速去束海投譚捉馬。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