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安宮:〈護國佑民‧神威顯赫〉
仁安宮現座落於桃園縣大溪鎮康安里安和路一號。
服務電話:〈03〉3888500
據仁安宮副主任委員王義雄提供之《大溪內柵仁安宮沿革》載曰:
「前清初葉,閩粵沿海居民東渡來台,從事開墾拓荒者前仆後繼,不絕於途。先民不畏大海之風險,九死一生得以倖存者,又須面對遍地荊棘、毒蛇猛獸、瘟疫、颱風之威脅。加以水土不服,蕃禍頻乃,故祈求神明之庇護,遂成為初棲異域之先民虔誠依賴之心靈慰藉。
道光二十六年〈西元一八四六年〉歲次丙午年 三月十六日 申時,閩人呂球生等三十三人,歷經艱險,自福建東渡來台,蒙隨身供奉之玄壇元帥庇佑,安抵台北淡水,後改搭帆船溯水而上,到達大姑陷〈今之大溪鎮〉,於今之觀亭腳登岸,行至距今本宮 二公里 外的溪崁處,見竹林密佈,乃搭蓋茅竹屋乙間,充為玄壇元帥落座之所。是為歷時一百六十年,香火鼎盛。
本宮主祀玄壇元帥爺公趙公明,信眾前來許願,有求必應。先民入山作息,顧及安危,每以擲杯請示,未獲允杯,不得成行。傳說有先民二人,未經獲允,擅自入山,而慘遭蕃人殺害,足見神威之顯赫。
清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庄民有感元帥護境之恩,乃由庄民游蕃、呂球生、簡天養等人,發起於今本宮之原址,集資興建土确壁神宇乙座,前殿供奉元帥,後殿供奉天上聖母,是為庄頭信仰中心。
西元一九二四年,地方人士鍾會常、簡和、簡秋貴、簡水龍、蔡昂嬰等,見廟宇破舊,提議籌資修建。一呼百應,全庄同心協力,歷時四載,始完成具有棟樑雕塑之神殿。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厲行皇民化政策,宗教信仰橫遭摧殘厄運。是時,庙內諸神,由江石朝、江石慶發動庄內壯丁悉數移至蓮座山觀音亭寄放。主神玄壇趙元帥,幸有下崁水頭廖和連家,甘冒達法之險,迎至自宅樓崁頂,焚香供奉。直至台灣光復後,地方熱心人士簡玉掌、李永武等發動護鑾回宮,重新安座。
民國三十六年,庄民游榮山等人,倡議整修殿堂,向地政機關申請本宮所有之二筆土地,核定登記。是時,民生凋敝,物資缺乏,整修工程拖延長達十年之久,始告完成。之後,民國四十八年,復重修建一次,歷時也長達六年。
民國七十二年初,地方人士簡家基、簡來悅、邱庚明等三人,於 三月五日 召集轄內十大姓代表,推選委員,並成立管理委員會,公推簡清發為主任委員。
距民國四十八年本宮之修建,倐爾又歷三十寒暑,結構耗損,恐有崩圮之虞,管理委員會,乃有籌資重建之議。
經全體信眾議決,以擲茭方式,提請主神玄壇元帥同意,成立重建委員會,耗資七千餘萬元,費時十年,重建之工程終告完成。」
該宮現任〈第六屆〉主任委員魏清德、副主任委員王義雄、林其旺、總務組長劉太龍、財務組長陳茂松、祭典組長賴沛源、募捐組長李清層、總幹事游安吉、監察委員陳水文、李訓富、常務監察張阿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