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大天尊之考證(4)
有關於盤古的神話傳說,源自上古,皆以口耳相傳。直到三國時期,方在吳人徐整所著之《三五曆紀》中,以文字記載。可惜該書已失傳。但在《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中,可見該書引文。《藝文類聚》卷一引言道:「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又云:「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厚日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盤古極長。
其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在該書對於天地形成的記載中,盤古並沒有所謂「開天闢地」的動作。只不過是與天地同時形成的巨人罷了。然而關於盤古創造天地的傳說記載,可見於《述異記》、《五運曆年紀》、《絳史》、《開闢衍繹通俗誌傳》、《廣博物誌》等書。
這些書籍,皆稱盤古乃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化為山林,體化成江海,血為淮瀆,毛髮為草木。
由此可見,盤古創造天地萬物,主要的神性,在於其死後的屍體。這樣的描述,似與鍾山燭龍神非常地相似。
受此影響,秦、漢兩朝,民間則流傳說,盤古死後,「其頭化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儒家則稱盤古「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瞳為電」。
又《絳史》卷一引《五運曆年紀》也說:「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髮鬚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
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婦,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