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草屯敦和宮:〈全世界最大尊銅鑄 趙天 君財神爺〉

 


 


   敦和宮座落於投縣草屯鎮敦和路七十四號


   電話:〈049〉2323793  傳真:〈049〉2318618


據敦和宮現任主任委員李應欽,接受專訪時表示,草屯敦和宮為發揚 趙天 君財神爺之濟世渡人精神,民國八十八年眾善男信士熱心支持下,特集資鑄造一尊一百六十二尺高,堪稱是全世界最大尊之銅鑄「趙天軍財神爺」神像,安座於敦和宮頂樓。有關於財神爺趙公明為何能在草屯鎮一帶,普受鄉民敬崇,其來自有因。根據李主任委員親述及熱心提供之資料顯示,其金身來歷非凡。敦和宮沿革史載記:


「據考傳說,宋高宗建炎元年〈西元一一二七年〉 趙天 君財神爺神尊〈像〉就供奉在南京的考試院裏,迨至明英宗元年〈西元一四三六年〉院堂遭祝融光顧,時有進士李立本、李嶠中式舉人後,在考場遇此火災。此時正值夜深人靜,李嶠好夢正酣,忽夢見一神人,急呼曰「我救汝、汝救我。」大夢驚醒,急奔而出,走入考場神房中,發現託夢之神人神像,急捧請神像,逃出火場,途中煙霧火燄自開,李嶠始得救。災後,方知此神像乃 趙天 君財神爺。災起之時‧同赴考場之親家張御史周宏,亦同時在火場中捧請一尊二 郎神 君楊戩神像,逃離火場。


考場既燒毀,李嶠為感念 趙天 君救命之恩,恐其神像無處棲身,即奉請同返鄉里侯山〈今之西山〉,供奉為地方之守護神,其神威顯赫,庇佑鄉民,有求必應,一鄉盡獲神恩,共沐神庥。


明末唐王戰崩,桂王代立於廣東高要〈今廣東江門〉,改國號永曆。鄭成功高舉義旗,用招封大將軍,會文武群臣於烈嶼〈今金門縣烈嶼鄉,又稱小金門〉,定盟反清復明,屯兵於閩南漳浦〈今福建漳州、浦頭一帶〉,人民紛紛投軍響應。是時當地青年將士,大都隨身佩帶 趙天 君財神爺香火、神符,或供奉其神像及令旗,以祈求平安,戰事順利,武運良久。


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帝在緬甸、金廈聲聞不通,鄭成功仍矢志復明,企圖再起。惟感金廈地蹙軍孤,非發揮之地。乃規劃取位於泉州之東,以沃千里野島,曰琉球〈台灣〉、澎湖為反清復明基地。諸將謀議,定於三月望日,乃 趙天 君財神爺聖誕之日,為興兵之期。虔祈 趙天 君能呵護大明軍,武運如願,大業成功。於 三月四日 祭江,奉請 趙天 君神像坐鎮舟中,鄭成功率舟師先行,同月下旬,基澎湖,稍事整備,即盡發舟師東討台灣,與荷軍展開激烈戰鬪,據說戰陣之上,玄壇趙元帥數度在虛空中顯現法身,領天兵天將,助明軍痛擊荷軍。荷軍見有神人相助,拋盔棄甲,不戰自敗。鄭王遂攻入鹿耳門,進佔赤崁城。迫使荷蘭人徹軍離台。


鄭王收復台灣後,訂名台灣為「東寧」,以赤崁樓為東都明京,設台南為承天府,置天興、萬年二縣,統政全島。鄭王先撫黎民,採寓兵於農政策,招徠閩粵民眾,開拓草萊,農閒訓以武事,以養精蓄銳,待機光復神州。明永曆十九年春〈西元一六六五年〉,鄭經率文武賀帝於東寧。千總蔡光熙會師,參將陳絳純朝東都。派劉國軒右衛武率駐半線〈彰化〉。七月遣兵攻打內山國姓番族叛亂,經木柵山麓。在軍隊進駐西麓山仔腳時,棄換草鞋成墩〈此地乃今之大屯丘古蹟〉。玄壇 趙天 君,也被將士供奉在營,朝夕膜拜,護軍綏靖番界。


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七月鄭克塽知天命有歸,繳奏台澎版圖士籍人民,歸順大清。是年冬,明軍奉命解甲屯田,各自流移鎮坊。雍正年間,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西山庄民李創、李媽養、李光德、李元光、李元欽等與族親計議渡台開拓。虔祈 趙天 君財神爺顯靈,保佑率領鄉親宗族,一帆風順來台。入山在草鞋墩〈山仔腳〉開墾。


乾隆二十年春〈西元一七五五年〉,李創回故里,與二子李元光、李元欽,奉請玄壇元帥分像來台─地居於草鞋墩下庄。奉祀為地方守護神,乃以西山故里之宮名「敦和宮」為名。嘉慶二十一年三月〈西元一八一六年〉李元光與十位鄉親倡議興宮庙,於頂庄、下庄向鄉親勸募,集資興建,基地 八十坪 ,境域三百餘坪,是年九月峻工。宮成之日,李元光為答謝神恩,特贈匾書曰:「赫濯聲靈」。


同治元年戴萬生反,洪姓一族受其鼓惑,加入叛軍,官方求派草鞋墩、月眉厝、頂崁仔庄民協防。彼時玄壇趙元帥、輔信將軍、保生大帝,顯赫神威,通力助陣,官兵遂於同治三年初,初傳捷報。同年秋,欽差福建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丁為賞,率兵增援,其亂遂平。清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十二月,同時贈匾二方,書曰:「功成看頂」,獎賞予敦和宮與〈頂崁仔〉即現今之中原里永和宮輔信將軍。從此兩庄宗親為二神,締結為兄弟神。每逢慶典,皆互相奉請參予。並奉請北投朝陽宮、彰化南瑤宮之天上聖母為客神。


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庙宇破損不堪,北投保練首李定邦,首倡重修敦和宮,召集草鞋墩、匏仔寮、南埔、頂崁仔、北勢湳等庄民仕紳,集資予以重修,是年三月興工,十月竣工。


民國九年,李秀才、李春盛倡修門楣,並定於每年 十月十五日 ,舉行法會祭典,普渡孤魂,功德無量。民國四十七年春,由梁啟和、簡兆江、林欽肇、鍾吉輝等四位里長倡議再修正殿土角壁及庙宇翻新,並發起樂捐修整,增建拜亭。


敦和宮內殿三尺六 趙天 君財神爺,在民國五十年時,惠德宮新宮建造將近完成,朱熙順議員建議留一殿予以供奉,因梁啟和極力反對;經過三年請示 趙天 君財神爺回敦和宮鎮宮圓滿完成。


民國六十四年,開會成立「敦和宮管理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由張嘉裕担任,其後第二至八屆皆由梁啟和担任。第九屆〈現任〉主任委員為李應欽。


民國七十年委員簡清濱提倡發起再建金亭,由陳賴時等二十五位大德捐助完成。


民國七十二年,第三屆委員會,經由聖示,開始購買廟地,由梁啟和、李日興、李坤陸、李清炎、李見華、洪明山等七人,與十餘位地主商洽,各地主都能樂意配合,同沐神恩,非常感謝。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舉行新宮開工典禮,恭請縣長林源朗及中央、各屆地方代表,共同主持典禮,各地寺廟宮堂、善男信女,皆紛紛贊助陣頭,參加遊行。


新宮興建工程浩大宏偉,歷經三年之興建,終於如期完工,感謝十方大德之贊助與參予。


經由趙元帥之聖示,於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農曆十一月初五 日〉,舉行新宮入火安座大典;慶典當日,熱鬧非凡,各地信眾、友宮皆從四面八方,湧入草屯鎮,前來參拜,願大家閤家平安,事業昌隆,萬事如意,升官發財,心想事成。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地區發生大地震,敦和宮玄壇趙元帥,神威顯赫,慈悲為懷,安全的庇佑著草屯鎮所有信眾,渡過最艱難的歲月;此時,也正是敦和宮全體信眾熱心捐輸,虔誠集資,同心協力想要發揚玄壇趙元帥公忠體國,庇護萬民的精神具有指標作用的銅鑄財神爺神像─也是堪稱「全世界最大尊的」,正處於施工期間,因此,敦和宮的建築結構,自然受到最嚴格之考驗。


經地方人士之多次斡旋,雨皚神爺趙公明之聖示,終定於 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十八日 〈 農曆三月十四日 〉為全世界最大尊的財神爺趙元帥,舉行開光大典;銅像高一百六十二尺,成為草屯鎮重要的地標之一。


敦和宮管理委員會:現任主任委員李應欽、副主任委員:林宜裕、王清和。常務監事李新強。監事:李清炎、簡清濱、王錫川、李玉祥。會計:李吉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九天道母元君 的頭像
    九天道母元君

    九天道母元君諮詢網-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