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的全名是「文殊師利菩薩」,乃梵文MANJ USRI的譯音。梵文又譯作「文殊尸利」、「曼殊室利」,意即「妙德」和「妙吉祥」之義。又稱作「文殊師利法王子」(梵文AMANJ USRI KUMAR ABHUTA)、「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 在密教當中,其密號則有「般若金剛」、「吉祥金剛」、「大慧金剛」、「辯法金剛」。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稱作「三世覺母妙吉祥」,和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脇侍。俗稱「華嚴三聖」。 在《華嚴經》、《思益經》、《佛地經》、《佛說阿彌陀經疏鈔》等經典中,又稱文殊菩薩為「妙德」、「妙音」、「普首」、「濡首」、「敬首」、「妙吉祥」等。 在佛陀所有菩薩弟子中,文殊是為上首。祂集智慧、辯才於一身,代表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所以又有「大智文殊」之美譽。祂和「大悲觀世音」、「大願地藏王」、「大行普賢」,並稱為「四大菩薩」,分別代表釋迦牟尼佛的智、悲、行、願四種德行。 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之中台八葉院之外,設「文殊院」,以文殊菩薩為主尊。左方為普賢、右方為觀自在。文殊院位於曼荼羅上方第三重。文殊座下設有左右使者,左為鄔波髻、右為奉教。右邊有光網、寶冠、無垢光、月光、五髻文殊等菩薩,共計有二十五位。在密教中的文殊形相和種類,因結髮之髮髻和真言的不同,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等,其中以五髻文殊為本體。 此外,文殊菩薩又經常以童子的形象出現,童子代表天真、純潔、善良、光明、堅貞,這種淨聖明潔、純真善良的童貞心靈,正是修習佛法的眾生,欲求到達的境界。 文殊和釋尊,屬於同一時代的人物,祂生於古印度舍衛國婆羅門貴族。父名梵德,在當地是位頗具名望的長者。相傳文殊出生之時,有十件吉祥的瑞兆:〈1〉滿室光明。〈2〉甘露盈庭。〈3〉地湧七珍。〈4〉倉變金粟。〈5〉神開伏藏。〈6〉雞生鳳子。〈7〉豬娩龍兒。〈8〉馬產麒麟。〈9〉牛生白澤。〈10〉象具六牙。(第〈6〉、〈7〉、〈8〉、〈9〉項,實在不可思議,雞生鳳子、豬娩龍兒、馬產麒麟、牛生白澤,如以遺傳基因排列,除非是遇上基因突變,引發種變,否則龍生龍,鳳生鳳,怎會產生錯置呢?除非是近親結婚,或異類〈族〉通婚,否則機率是相當低,況且又同時有四組同獲裂變。 據《現代封神榜‧天宮秘聞》記載,諸天應共同尊守律法〈簡稱為『天條』、『天規』或『天律』、『天法』〉規定,異類通婚,雙方層次〈神通力〉必需相等,而且需直屬長官通過後,轉呈天帝核准,方能成婚。否則一律按違反天條規定,施以最嚴重之處分。至於最後之第十種祥瑞,是有可能的。 因為位於他化自在天之下屬的「香象奮迅天」〈位於地球西方邊陲,現天文學家稱為『牧夫星座』後方,距離地球約十四萬光年〉,其有國土名為『香象世界,其世界教主〈中天帝〉名喚釋象梵智,其國人民,大半為二牙白象,四牙白象。高智慧者〈具大神通力〉,為六牙白象,可化身為象首人身,屬領導階級。最高統治階層,皆八牙白象所化。 八牙白象,大都已具有神格,證得阿羅漢果位。六牙白象,具有他心通、飛行、摧伏一切邪魔等等神通力;祂们的特性是水不能溺,火不能焚〈其耐熱度為攝氏八千度,耐寒力為零下一百度左右〉。身軀膚色可自由變化,以作保護〈色〉之用,但耐久力不足。 腹中藏有修行萬年以上之法器,一旦戰端開啟,即作為秘密武器使用。其國人民平均壽命八萬四千歲,折合地球二百一十八萬四千年,其國國土面積〈含真空領域〉約三萬一千五百光年,共有三十三小天,一千零八十九分天,三萬二千座星系,共有三十二億顆星球。其中三分之一是荒蕪星球〈即小行星、新星、退化星球、冰動星球、中子星…等〉,千萬日月星球。一百萬顆地獄星球。 其六牙白象具有雙重性格、恩怨分明、重情重義。深受靈界天人之器重和敬仰。相傳普賢菩薩就以此六牙白象為座騎,到處宣化教義。 又傳說文殊一出生,就能開口講話〈在地球上,聽起來相當新鮮,但出了太陽系,就不稀罕了,因為太陽系以外的許多星球,都有此共同現象。〉像孺童天子一般,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有關於文殊菩薩的身世來歷,由於造經者刻意宣染,大肆吹噓,眾說紛云,各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講得天花亂醉,莫一是衷,甚至根本無法自圓其說,其說法大略如下列幾種: 1、文殊是眾佛之父母,眾菩薩的老師說: 《放鉢經》載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又《華嚴經》入法界品,也說:「釋迦牟尼佛對善財童子說:『文殊所發之大願,要比其他無量菩薩的德行更廣大,文殊當是無量百千億的眾佛之母,當是無量百千億菩薩的老師。』」《放鉢經》可能誤解了《華嚴經》之經文,才將文殊說成是佛之父母,所有菩薩都是祂的弟子。儼然超越佛祖在佛教中的無上至尊地位也。 2、文殊是釋迦牟尼佛的九世祖說: 據《法華經》序品,言道:「往昔日月燈明佛未出家的時候,育有八子 。聽說父親出家求道,已成佛。其八子皆隨著出家。有一菩薩名妙光。佛因之而為其解說法華經,佛入滅之後,八子皆以妙光為師,於是妙光經過一番教化之後,使祂们次第成佛。其最後之佛名燃燈。其妙光即文殊也。怕讀經者不明白,又補充說:如果文殊居八代之首,燃燈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師,所以文殊乃釋迦牟尼佛之九代祖。 3、文殊三世果位皆為如來說 : (1)是龍種上如來 ◎根據《首愣嚴三昧經》卷下之記載:「過去久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彼時有佛,號龍種上佛。於此世界南方過千佛國土,國號平等。龍種上佛壽命四百四十萬歲。度天人已入於涅槃。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即文殊師利王子。」 ◎而又《智度論》亦云:「如《首愣嚴經》中,文殊師利自說,七十二億反做一緣覺,而涅槃,又現作佛,號龍種尊。」 ◎《心地觀經》卷三,也提到龍種上佛,說:當為淨戒阿闍梨。 以上經典所說的是文殊第一世即為佛,佛號龍種上佛。 (2)文殊也是三世佛 ◎《菩薩瓔珞經》卷四云:「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名大身如來,爾時大身如來,今文殊師利也。」 ◎《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載:「本為能仁師,今乃為弟子,佛道極廣大,清淨無增減,二尊不並立。此界視受教,佛剎名無礙。佛名升仙尊,彼升仙佛首。我身濡首是。」 以上二經,說文殊第二世佛名「大身佛」、又稱「神仙佛」。 ◎《央崛摩羅經》卷四載:「佛世尊告波斯匿王言,北方此去四十二河沙剎。有國名常喜,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在世教化,彼如來即文殊師利是也。」 ◎又《寶積經》卷六十載:「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此乃說明文殊現在佛名與未來佛號。 由以上諸經顯示,文殊同釋尊一樣,也有所謂的三身之說。即過去佛,佛號龍種上佛、又稱為神仙佛、大身佛。現在佛,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未來佛,佛號普見。 4、本為過去佛,是釋迦的老師,為弘揚佛法,暫現菩薩身說: 據《菩薩處胎經》所言,說文殊本為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佛教的大業,需要文殊來協助推廣和發展,所以,文殊只好再度下生人間,本來文殊還想要以佛身下降人世間度化眾生,說為了讓徒弟釋迦在現在世成佛,而師徒二人不能同時以佛教教主身份,出現世間,不得不隱藏起師尊的形相,暫時委屈在釋迦牟尼門下,忍辱負重地在幕後助釋迦完成大願。 5、是妙莊王的大女兒說: 根據《小乘經》之記載,妙莊王育有三個女兒和一位兒子。大女兒名文殊。二女兒名普賢,三女兒是觀世音妙善。兒子是地藏。 小乘經之記載較少人知道,因當初佛教傳入中國漢族的,是屬大乘教派。〈小乘教派傳入中國傣族〉 6、是阿彌陀如來的三兒子,未來當成佛說: 據《悲華經》說: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名無諍念的時候,育有一千位兒子,長子名為不眴、次子尼摩、三子王眾、四子能加羅、五子無所畏、六子虛空、七子善臂、八子泯圖、九子蜜蘇…千子在寶臟如來前發菩提心,願於來世行菩薩道。 於是寶藏如來,逐授記曰:「無諍念於來世,當得作佛,號無量壽。不眴太子為觀世音。尼摩太子為大勢至、王眾太子為文殊、能加羅太子為金剛智慧光明功德、無所畏太子為虛空印、虛空太子為虛空日光明、善臂太子為師子香、泯圖太子為普賢、蜜蘇太子為阿閦等菩薩。」 「三太子王眾於未來世,於南方世界成佛,佛號清淨無垢寶藏。」 7、釋迦牟尼佛大弟子說: 據《文殊師利涅槃經》云:「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部﹞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室化為蓮華,出其母右脇而生。後至釋迦牟尼佛處出家學道。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稱為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脇,分別表佛智、佛慧之德。」 第七種說法,較為普及,成為一般說法。也較能為一般佛教徒所認同。 8、化身顯現諸形說: 據《文殊般若泥洹經》說:「文殊往三昧力,能於十方世界,化身顯現諸種形體,來教化眾生。偈曰:「文殊大菩薩,不捨大悲法,變身為異道,遊戲於聚落、令發信心已,為說波羅蜜。」大意即文殊菩薩,於神通力,化身成為孺童、老人、窮人、病人、或菩薩、或羅漢、遊歷於十方佛土與世間,隨機度化眾生。當然,現今的文殊菩薩,也是祂的化身。 9、是中國古代長安人士說: 據《道教靈驗記》﹝收錄於《雲笈七籤》卷一百一十七﹞之文殊臺二僧擊救苦天尊像驗﹝二﹞,記載說:文殊者,長安﹝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人也。祂的父母在本地開辦學堂,供祂讀書,但文殊生性不樂文學。竟喜與鄰里少年彈射飛鳥,捕捉野獸,以為戲樂。其圍捕飛禽走獸的設備一應俱全,數年的時間,所獵殺和捕獲的鳥獸,多得無法計算。 有一天,忽然出現一位道人,從其身旁經過,見到祂,及急問道:「你的頭,為何現出不祥的異相呢?」文殊驚而問之。道人並不答腔,將祂帶引到泉台邊,令祂窺井照之。 不照猶可,一照之下,看見自己的映像,卻是虎頭人身。心中大吃一驚,頓生悔悟之意,欲求道人相助。道人不直接回應,只是要求祂再向井中凝望祈認真看清自己。一時之間,其身形不改,而井中所映出的頭像,已有百變,或鳥、或獸、或蛇,或魚。 文殊見之異常憂懼。道人勸解說:「萬物營營、各貪其生、至於飛動、皆重其命。汝今違反天道而殺生,當有報應。每變一頭、則受一生、終汝所殺之命數,一一償之,日積月累,計其壽限,自此之後,汝身才能重入輪迴,但仍然歷生於異類之中,報汝所殘害之命,千百萬年,依舊無法恢復人身。」 文殊至此,震驚不已,雙眼淚垂,號泣而求救於道人,並發願焚毀捕具,以謝前愆,洗心悔過,不敢再犯。道人見其真誠,才說:「吾奉太上﹝即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也﹞敕旨,歷救眾生之苦,名曰救苦真人,與汝有緣,故來相度。」乃賜予道袍,令其修道,廣濟眾生,方免前罪。 說完,躍身而起,離地數丈,立於金蓮花上。全身大放光明。左手執瓊椀,右手執柳枝,金冠鳳履,身逾三丈。久久才消失,文殊遂立殿,造救苦真人像,晝夜精進勤修,焚香懺悔,經十餘年,又得真仙傳授藥訣,雲遊四海,救人疾苦,後乃得道而去。其所居之處,相傳號文殊臺。而救苦真人之相猶存。 文殊菩薩,本係佛教宣傳最賣力的四大菩薩之一,在中國民間,影響頗鉅,道教為了與之抗衡,便依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編造了一系列有關其神蹟的故事,企圖改變民間對於佛教的過份崇拜。但不管如何,釋迦牟尼佛曾說:萬教同源,歸於一宗。凡能勸人向善者,皆正道也。 佛教稱文殊、普賢、觀音為三大士,在漢族的宗教文化信仰上,三大士的奉祀率,遠比釋迦牟尼佛來得高些。甚至佛、道也把三大士 列為神明供祀,在台灣的寺廟、院中,大部將觀音居中,文殊和普賢各為左右脇侍。 至於釋迦牟尼如來,則置於三寶殿,釋迦如來居中,左右各有阿彌陀佛和藥師如來。一般信眾不明究裏,稱之為「三寶佛」,其實這稱呼完全錯誤,應稱之「橫三世佛」才對。佛教所說的「三寶」,指的是「佛、法、僧」三寶。 三大士源自印度,但中國有許多學者懷疑其真實性,他們持的理由是,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也有許多關於祂們身世的記載。這一點就如同造經者的刻意渲染,因此反而引起學者重大懷疑,如同一轍。 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記載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南﹞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止,為諸眾生於中說法」所謂「五頂」,即五台山是也。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曾預言文殊以童子身,在中國五台山居住,為天下眾生說法。或許此說,引起道教興趣,藉題寫就前述之靈驗故事。 欲知文殊菩薩成道經過,請看《快速成佛法〈1〉--文殊菩薩》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