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道經典經書篇 (13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散若冰將汋。”情慾思慮,怒熹惡事;道不所欲,心欲規之,便即制止解散,令如冰見日散汋。“混若樸,曠若谷。”勉信道真,棄耶知,守本樸,無他思慮。心中曠曠,但信道如谷冰之志,東氵不欲歸海也。“肫若濁,濁以靜之徐清。”求生之人,與不謝,奪不恨,不隨俗轉移。真思志道,學知清靜,意當時如癡濁也。以能癡濁,樸且欲就矣,然後清靜能睹眾微。內自清明,不欲于俗,清靜大要,道微所樂。天地湛然,則雲起露吐,萬物滋潤;迅雷風趣,則漢燥物疼,道氣隱藏,常不週處。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夷者,平且廣;希者,大度形;微者,道清:此三事欲嘆道之德美耳。“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此三者淳說道之美。道者天下萬事之本,詰之者所況多,竹素不能勝載也,故還歸一。多者何傷,樸散淳薄更入耶!故不可詰也。“其上不皦,其下不忽。”道炁常上下,經營天地內外,所以不見,清微故也。上則不皦,下則不忽,忽有聲也。“蠅蠅不可名,復歸於無物。”道如是不可見名,如無所有也。“是無狀之狀,無物之像。”道至尊,微而隱,無狀貌形像也。但可從其誡,不可見知也。今世間偽伎,指形名道,令有服色名字狀貌長短,非也。悉耶偽耳。“是謂惚慌,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後。”道明不可見知,無形像也。“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何以知此道今端有,觀古得仙壽者悉行之,以得知今俗有不絕也。“以故古始,是謂道紀。”能以古仙壽若喻,今自勉厲守道真,即得道綱紀也。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道不熹強求尊貴,有寵輒有辱。若,如也。得之當如驚不熹也。若者,謂彼人也。必違道求榮,患歸若身矣。“何謂寵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為下者,貪寵之人,計之下者耳,非道所貴也。“何謂貴大患若身。”如前說。“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吾,道也。我者,吾同。道至尊,常畏患,不敢求榮。思欲損身,彼貪寵之人,身豈能勝道乎!為身而違誡,非也。“及我無身,吾有何患。”吾我,道也。志欲無身,但欲養神耳。欲令人自法,故雲之。“故貴以身於天下。”若者,謂彼有身貪寵之人,若以貪寵有身,不可託天下之號也。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卅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古未有車時,退然,道遣奚仲作之。愚者得車,貪利而已,不念行道,不覺道神。賢者見之,乃知道恩,默而自厲,重守道真也。“埏殖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亦與車同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道使黃帝為之,亦與車同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此三物本難作,非道不成。俗人得之,但貪其利,不知其元。賢者見之,還守其用。用道為本,賢愚之心,如南與北,萬不同。此三之義指如是耳。今世間偽伎,因緣真文,設詐巧言。道有天轂,人身有轂,專炁為柔。輻指形為錧,又培胎練形,當如土為瓦時。又言道有戶牖,在人身中,皆耶偽不可用,用之者大迷矣。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魄,白也,故精白與元同色。身為精車,精落故當載營之。神成氣來,載營人身。欲全此功,無離一。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許?守之雲何?一不在人身也,諸附身者。悉世間常偽伎,非真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都皮裏悉是,非獨一處。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矣。不行其誡,即為失一也。世間常偽伎,指五藏以名一。瞑目思想,欲從求福,非也,去生遂遠矣。“專氣致柔,能嬰兒。”嬰兒無為,故合道,但不知自製。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水善能柔弱,像道去高就下,避實歸虛。常潤利萬物,終不爭,故欲令人法則之也。“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能受垢辱不潔之物,幾像道也。“居善地,心善淵。”水善得窐空,便居止為淵。淵,深也。“與善仁。”人當法水,心常樂善仁。“言善信。”人當常相教為善有誠信。“政善治。”人君理國,常當法道為政則致治。“事善能。”人等當欲事師,當求善能知真道者,不當事耶偽伎巧耶知驕奢也。“動善時。”人欲舉動,勿違道誡,不可得傷王氣。“夫唯不爭,故無尤。”唯,獨也。尤,大也。人獨能放水不爭,終不遇大害。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谷者,欲也。精結為神,欲令神不死,當結精自守。牝者,地也。體性安,女像之,故不掔。男欲結精,心當像地似女,勿為事先。“玄牝門,天地根。”牝,地也,女像之。陰孔為門,死生之官也,最要故名根。男荼亦名根。“綿綿若存。”陰陽之道,以若結精為生,年以知命,當名自止。年少之時,雖有當閒省之。綿綿者,微也。從其微少,若少年則長存矣。今此乃為大害。道造之何?道重繼祠,種類不絕。欲令合精產生,故教之年少微省不絕,不教之勤力也。勤力之計,出愚人之心耳,豈可怨道乎!上德之人,志操堅強,能不戀結產生,少時便絕,又善神早成。言此者,道精也,故令天地無祠,龍無子,仙人無妻,玉女無夫,其大信也。“用之不勤。”能用此道,應得仙壽,男女之事,不可不勤也。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茍。”天地像道,仁于諸善,不仁于諸惡,故煞萬物惡者不愛也,視之如芻草如茍畜耳。“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茍。”聖人法天地,仁于善人,不仁惡人。當王政煞惡,亦視之如芻茍也。是以人當積善功,其精神與天通。設欲侵害者,天即救之。庸庸之人,皆是芻茍之徒耳,精神不能通天。所以者,譬如盜賊懷惡,不敢見部史也。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想爾注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聖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聾。聖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聖人言沈沈。所以使人瘖。惟聾則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天下之理。捨親就疏。捨本就末。捨賢就愚。捨近就遠。可暫而已。久則害生。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古今之俗不同。東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於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豈執一豫格後世哉。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目之所見。不知其幾何。或愛金。或愛玉。是執一色為目也。耳之所聞。不知其幾何。或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尹子曰。勿輕小事。小隙沈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人。小人賊國。能周小事。然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即吾心中可作萬物。蓋心有所之。則愛從之。愛從之。則精從之。蓋心有所結。先凝為水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籌 籌者物也


關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爪之生。髮之長。榮衛之行。無頃刻止。眾人皆見之於著。不能見之於微。賢人見之於微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曰。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死屍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攝鬼。杯中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釜 釜者化也


關尹子曰。道本至無。以事歸道者。得之一息。事本至有。以道運事者。周之百為。得道之尊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