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夷者,平且廣;希者,大度形;微者,道清:此三事欲嘆道之德美耳。“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此三者淳說道之美。道者天下萬事之本,詰之者所況多,竹素不能勝載也,故還歸一。多者何傷,樸散淳薄更入耶!故不可詰也。“其上不皦,其下不忽。”道炁常上下,經營天地內外,所以不見,清微故也。上則不皦,下則不忽,忽有聲也。“蠅蠅不可名,復歸於無物。”道如是不可見名,如無所有也。“是無狀之狀,無物之像。”道至尊,微而隱,無狀貌形像也。但可從其誡,不可見知也。今世間偽伎,指形名道,令有服色名字狀貌長短,非也。悉耶偽耳。“是謂惚慌,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後。”道明不可見知,無形像也。“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何以知此道今端有,觀古得仙壽者悉行之,以得知今俗有不絕也。“以故古始,是謂道紀。”能以古仙壽若喻,今自勉厲守道真,即得道綱紀也。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玄,天也。古之仙士,能守信微妙,與天相通,深不可識。人行道奉誡,微氣歸之,為氣淵淵深也,故不可識也。“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唯,獨也。容,形狀也。獨行道,德備淵深。不知當名之雲何,強名之善為士者,道美大之也。“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冬涉川者,恐懼也;畏四憐,不敢為非,恐鄰里知也。尊道奉誡之人,猶豫行止之間,常當畏敬如此。“儼若客。”謙不敢犯惡,若客坐主人堂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