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善惡同規,禍福同根,其先張者後必翕。“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先強後必弱。“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先興後必衰廢。“將奪之,必固與之。”先得後必奪也。“是謂微明。”此四事即四怨、四賊也。能知之者,微且明。知則副道也,道人畏翕弱廢奪,故造行先自翕自弱自廢自奪,然後乃得其吉。及俗人廢言,先取張強興之利,然後返兇矣。故誡知止足,令人於世間裁自如,便思施惠散財除殃,不敢多求。

奉道誡者,可長處吉不兇,不能止足,相返不虛也。道人不可敢非,實有微明之知。“柔弱勝剛強。”道氣微弱,故久在無所不伏。水法道柔弱,故能消穿崖石,道人當法之。“魚不可勝於淵。”誡為淵,道猶水,人猶魚,魚失淵去水則死;人不行誡守道,道去則死。“國有利器,不可以視人。”寶精勿費,令行缺也。又一說曰,道人寧施人勿為人所施,寧避人勿為人所避,寧教人為善勿為人所教,寧為人所怒勿怒人,分均寧與人多勿為人所與多。其返此者,即為示人利器也。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性不為惡事,故能神無所不作,道人當法之。“王侯若能守。”王者雖尊,猶常畏道,奉誡行之。“萬物將自化。”王者法道為政,吏民庶孽子,悉化為道。“化如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失正變得耶,耶改得正。今王者法道,民悉從正,齋正而止,不可復變,變為耶矣。觀其將變,道便鎮制之。檢以無名之樸,教誡見也。王者亦當法道鎮制之,而不能制者,世俗悉變為耶矣,下古世是也。“無名之樸,亦將不欲。”道性于俗間都無所欲,王者亦當法之。“無欲以靜,天地自正。”道常無欲樂清靜,故令天地常正。天地道臣也,王者法道行誡,臣下悉皆自正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九天道母元君 的頭像
    九天道母元君

    九天道母元君諮詢網-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