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佛之東方佛


        《阿閦如來》


      阿閦佛,是梵文AKSOBHYA的譯音。又作「阿閦鞞」、「阿閦婆」﹝《同慧遠義》記載,說,阿閦。胡語也。此云無動。又《玄應音義》卷九,云:   「阿閦鞞,亦云阿閦婆」。此譯云無動。


     在《慈思疏》解釋說:「阿閦鞞佛。名無瞋恚1。在東方阿比羅提國。」﹞意譯為「不動」、「無動」、「無瞋怒」。所以又稱為「阿閦鞞佛」、「無動佛」、「無瞋佛」。


 《維摩詰經》卷下,見阿閦佛品第十二,載有:「有國名妙喜,其國有佛號無動。《阿彌陀經》也提到:「東方有阿閦鞞佛。」東方有一「妙喜世界」,又稱作「善快妙樂世界」,其世界教主即阿閦佛是也。


     根據《阿閦佛國經》卷上,發意受慧品與善快品所記載,說過去東方去此千佛剎2,有阿比羅提世界,大日如來出現其中,為諸菩薩說六度無極之行﹝就是「六波羅蜜」,亦即「六到彼岸」,又稱為「六度」3﹞當時有一菩薩,在聽聞佛法之後,在大日如來面前,發無上正真道義、誓願斷絕一切嗔恚、淫欲,不達此願,不願成佛。


  大日如來心生歡喜,因此賜號「阿閦」。阿閦菩薩受號後,便日夜勤加修持,最後終於在發願地,也就是阿比羅提世界成佛,並在該地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有關於阿閦佛的身世,在《大乘妙法蓮華經》卷三之化城喻品是如此記載的:「大通智勝王佛,在未出家之前,育有十六王子。其第一子,名喚智積。聽到父親已經成佛,就率領眾王子,辭別母后,來到父王所修行的道場,請求出家為沙彌4,大通智勝如來,見眾子一心向佛,心意堅定,遂答應祂們的請求。


  為了圓滿祂們的智行,就在祂們出家後,親自為十六王子講解《法華經》,讓王子們瞭解經中的佛理奧妙真理後。隨即進入密室閉關禪定5。十六子得知大通智勝如來已經禪定。就各自升座,為四部眾6講解《法華經》妙理。


  經過多劫以後,大通智勝如來才從三昧7中醒來。使十六子,同時成佛。長子阿閦在歡喜國﹝即阿比羅提國。《現代封神榜‧宇宙論》中記載,此國位於孔雀星座後方,距離地球一萬四千光年﹞成佛。


 


 


真言 結印 真言 密咒 觀想法 請參閱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