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唐昭宗景福二年,錢塘彭城王錢繆深慕方遠道德,訪於餘杭大滌洞,築室宇以安之。昭宗累徵之,不起。方遠以天文推尋,秦地將欲荊榛,唐祚必當革易,伴之園綺、不出山林,竟不赴召。乃降詔褒異,就頒命服,俾耀玄風,賜號妙有大師、玄同先生。闡揚聖化,啟發蒙昧,真靈事跡,顯聞昊楚。由是從而學者無遠不至,弟子二百餘人,會稽夏隱言、譙國戴隱虞、榮陽鄭隱瑤、昊郡陵隱周、廣陵盛隱林、武都章隱之,皆傳道要而陞堂奧者也。
廣平程紫霄應召於秦宮,新安聶師道行教於昊國,安定胡謙光、魯國孔宗魯十人,皆受思真煉神之妙旨。其餘遊於聖邇,藏於名山,不復得而記矣。天復二年二月十四日,沐浴焚香,端拱而坐,俟停午而化。顏色怡暢,屈伸自遂。異香芬馥,三日不散。弟子以從俗葬,舉以就棺,但空衣而尸解矣,葬於大滌洞之傍白鹿山。復有道俗於仙都山及廬山累見之,自言:我捨大滌洞,歸隱潸山天柱源也。
臣 道一曰:左元澤答問丘方遠之問,善則善矣,然末云但於有無一致,泯然無心。則學者猶未知有無之辯也。夫能識無中不無,有中不有,方契乎道。方遠之所得,度不止此也。《道德經》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涎壇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此論無也。又曰: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此論有也。知此,則親見左元澤亦必曰:斯言盡之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