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凡人有功一分,即說一分,猶且本分。或說作二分,則前功盡廢,默而不言,其功得倍。故有雲:不求人知,惟望天察。經雲:建德若偷。己有善行,人或反非之,能不與之辯,則其功亦可得倍。若或辯之,斯不善已,縱復辯得是,又有何益?大凡修行人,無一時不與神明交,又何顧人之知與不知?經雲:善者不辯。學者當明此理。

通仙觀方丈夜久,趙志完歌師父《夢遊仙》詞,既闋,眾起拜,請解其義。師曰:丹陽師父未出家時,性豪縱好飲,然已學行功法,乃知性中自有道之根源。初見祖師,即知非常人,問曰:如何是道?祖師曰: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時。至哉此言。吾少日粗學陰陽,故知人皆不出陰陽。且此生所受五常之性,即前生所好,既習以成,則有以感之也。謂如前生好仁今生必得其木相,好禮必得火相,好義好智必得金水相之類。所好不一,則必得五行不純駁雜之相。此之謂習性感化,又謂之因果。今之福業貴賤,皆不出五行因果也。本來之性有何習?無習有何感?無感無習,是五行不到之處,父母未生之時也。學人既知今之所愛,是多生所習,便當盡除去。當從最深重處除取去,漸至和習凈盡,心形兩忘,恍然入于仙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九天道母元君 的頭像
    九天道母元君

    九天道母元君諮詢網-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九天道母元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